中国冬季吹什么风

冬天:西北风

夏天:东南风

夏季,陆地更热,气压更低,亚洲大陆出现亚洲低压,

太平洋温度较低,气压较高,出现夏威夷高压。于是风从夏威夷高压吹向亚洲低压,为东南季风。在它影响下,我国夏季高温多雨。

现在西北太平洋气温高吗

冬季,陆地更冷,气压更高,亚洲大陆出现亚洲高压,

太平洋温度较高,气压较低,出现阿留申低压。于是风从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为西北季风。在它影响下,我国冬季低温少雨。

2021年秋季高温天气为什么这么久

立秋仅仅指的是太阳的赤经达到135°而已。大致在每年的8月7日或者8日。

  而且在立法上来说立秋之后还有一伏,特别是对于长江中下游的地区,八月中旬的高温天气的数量比起八月上旬基本没有变化。要告别高温天气不到处暑是不太可能的。

  北方在立秋之后出现高温的概率就很小了,比如北京,根据历年的天气资料,立秋之后出现高温的概率大约是4年出现1天。

  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天气依然酷热,暑气难消。这段时间,地表热量积累达到高峰,最热的时候到了。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乾高压内部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导致增温。

  立秋后多久才能凉快

  民间有“立秋3日凉风至”的说法,但立秋后大部分地区仍以晴、阴相间的天气为主,降雨天气不明显,气温仍可达到31-33℃,日平均气温仍属偏高状态,天气依然“闷热”。但是,由于早晚和午间的温差变大,一早一晚人们的体感温度将比前几日偏低一些。

  立秋后会出现秋老虎天气。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江西气候温度是怎样的

概况:江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春季阴冷多雨,偶有桃花汛;夏季高温多雨,间有台风影响;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湿冷,多偏北大风。年平均气温11.6℃~19.6℃,无霜期长达240-307天,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全年降水50%以上集中在4-7月,该时期为江西的雨季。  江西地域广,南北跨越5个多纬距,东西相隔5个多经度,境内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间丘陵起伏,北部为鄱阳湖及其平原。复杂的地形、地貌分布,使得江西气候资源分布复杂多样:光资源北多南少;热量资源南多北少;水分资源东多西少;风能资源湖区、山区多,其他地区少。  全省四季主要特点、气候资源分布如下:  春季:受大陆冷高压和南支槽的共同影响,我省多过程性天气,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是低温阴雨和强对流。长期低温阴雨会造成烂种烂秧,对早稻播种危害很大,平均约2年出现1次。  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晴旱酷热。全省7月平均气温除周边地区外,南北各地相差甚小,都在29.0~30.0℃之间,极端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全年日最高气温≥35℃的天数,除鄱阳湖受湖水调节和龙南、全南、定南等地植被条件较好的山区为10~20天外,其他地方都在20天以上,赣东北和赣江中游一带多达40~50天,可算是我国的“火炉”之一。  全省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1.1℃~42.1℃。  秋季:雨季结束之后,西太平洋副高北跳,我省多处太平洋副高脊区之中,使得我省多晴好天气,且湿度较小,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干旱与寒露风。  冬季:受大陆季风影响,不断有冷空气侵入,特别是鄱阳湖区域为向北开口的盆地,冷空气长驱直入,使北部平原气温显著下降,有时伴有雨雪或冰冻。1月平均气温为3.5~5.0℃,最低气温较低。赣南盆地因受山脉阻挡,加之位置偏南,冷空气的影响较小,1月的平均气温为7.0~8.0℃,有的在8.0℃以上,但极端最低气温仍可下降至-5℃左右。全省多年极端最低气温-3.8℃~-16.7℃.  光资源分布:  我省全年的日照时数绝大部分地区在1600~2100小时,星子、都昌、德安、永修、景德镇和上饶地区北部超过1900小时,其中波阳多达2145小时。宜春地区西部和萍乡稍少,不足1700小时,其中铜鼓只有1560小时。山区的日照时数亦较少,如崇义仅为1521小时。  热量资源分布:  江西的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全省各地的年平均气温为16.4~19.8℃,自北向南递增,平原高于山区。赣东北、赣西北边缘山区和长江南岸一带年平均气温较低,为16.4~17.0℃;赣南盆地年平均气温较高,为19.0~19.8℃;其余地区多为17.0~19.0℃。  近年来,我省冬季气温与最冷月最低气温逐渐上升,每10年约增加0.05~0.19℃;夏季气温与最热月最高气温逐渐降低,每10年约降低0.01~0.17℃;春季和年平均气温,各地有升有降,其幅度均较小;秋季气温略有降低。

东北变暖的原因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多出现低气压,海洋出现高气压。随着夏季的深入,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副热带高压不断强大,并向北移动,正常年份的7-8月,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江淮地区,给我国江淮地区带来高温天气,加上该地区水汽充足,天气尤为闷热。

与此同时,副热带高压北部的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受高压外围提供的海洋水汽,加之北方弱冷空气的相互影响,形成雨季。

2021年上海会热到什么时候

出梅即入伏第一天,高温就来了。

7月11日,上海出梅并入伏。当天11时3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预计本市今天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请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这是上海今夏发布的第四个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气象实况显示,截至11日12时10分,徐家汇站的气温已达到34.2℃,目前仍在继续攀升。各区站中,浦东最高已达35℃的高温线,奉贤最低为31.8℃,其他各区多在32℃-34℃之间。

11日起,上海也正式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2021年的三伏天依然是“加长版”,一共40天,一直到8月19日才能出伏。其中,头伏从7月11日开始,中伏时间为7月21日至8月9日,末伏从8月10日始,预计到8月19日止。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伏天常常和高温联系在一起。事实也是如此,正式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酷暑难耐。从常年平均情况来看,伏天所在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确是上海一年中天气最为炎热的阶段,高温热浪天气较为常见。

根据徐家汇站1981-2010年期间资料统计:上海夏季(6-8月)35℃以上高温日数平均为15天,其中7月中旬至8月中旬平均会出现10个高温日。也就是说,整个夏天70%的高温集中出现在三伏天。

而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三伏”的说法由秦汉时盛行的五行学说延伸而来,主要指中原地区气候上一年中最闷热的一段时期,它是“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般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介绍,三伏天具有高温高湿明显、累计日数多、持续性强等特点。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比热容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其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而11日的高温还只是一个开始。据上海气象部门预计,出梅后,上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将出现持续4-5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37-38℃。

上海气象部门提醒,持续高温下,请大家注意防暑降温。此外,进入盛夏后,局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可能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