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寒天不寒,惊蛰地不开,是什么意思?

2.最早的气象记录

大寒天不寒,惊蛰地不开,是什么意思?

大寒湖北天门天气预报_古风情书许一世柔情

大寒天不寒,惊蛰地不开意思是就是大寒天气还不足够冷,就几乎是暖冬了,然后很有可能第二年有倒春寒,到了惊蛰的时候,地还冻着,这样就没法耕种。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最冷是在大寒节气。

上述俗语并不代表全国的区域,基本上都是某一代区域流传,可能在某些区域比较适合,但不适合全国所有区域,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大寒时候,查看天气预报,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等地阴雨天气较多,新疆局地有大雪,而华中、华北等区域,大部分以晴天或阴天为主,再从温度角度来分析,东三省区域最低温度可能已达到零下10-20度,而南方的一些城市,最高温度还在20度以上,更不说海南区域。

举上述例子,想要说明一点,大寒节气,不同区域的天气差别较大,民间的谚语代表不了全部,按照谚语的说法,如果今天是晴天,则第二年立春降雪多,甚至到惊蛰,还有可能出现倒春寒,如果今天是降雪天气,则第二年降雨多,实际情况却非如此,倒春寒、降雨、降雪等,是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单凭一句谚语,有些不严禁。

总结一下,通过大雪节气当天的天气表现,来判断明年的天气,有些不科学或不严禁,但是,流传了这么多年,又不能说完全不对,因此,个人建议朋友们对待一些谚语时,可以作参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具体如何,还需要相信天气预报,科学才是真理。

最早的气象记录

公元前17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在我国商代,由畜牧业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农业生产为主,那时候就出现了最简单的气象记录。

在殷朝古都(今河南省安阳县)发掘出一些甲骨,上面有这样一些记载:“壬申雪,止雨酉昼;已卯雹,乙酉大雨”等。这些记载,说明了一些雨雪的起止日期。从中可见我国在三千多年前就注意天气的变化。这可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记录了。

自汉代以来,我国古代史书和地方志上,对大旱、大寒、霜雪、冰雹等等都有记录。我们的祖先,不仅注意对气象的表象观察,而且力求探索其内部规律,以作出一些短期的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