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通辽人的口音大部分有一种东北味?
2.祥云奈曼的拍摄过程
为什么通辽人的口音大部分有一种东北味?
长期以来,我们就有一个误区,仅把辽宁、吉林、黑龙江称为东北地区,其实,除了上述三省外,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及河北省的承德市、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都属于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其面积约有150万平方公里。通辽市虽然在行政上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但其生活习惯、语言发音却与内蒙古西部地区差异较大,反而更接近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这是怎么回事呢?
早在2000多年前,匈奴冒顿单于雄踞河套草原,南下牧马之际,在匈奴的东方还有一支力量强大的草原游牧部落联盟,中原华夏民族不知道这个部落联盟是什么样的人,只知道他们分布于匈奴之东,而匈奴又自称为“胡”,就把“胡”东边的民族,称之为“东胡”。东胡被匈奴击溃以后,余众分为两批向东逃亡,一部分逃到了乌桓山(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以北),自称为“乌桓”;一部分逃到了大兴安岭的鲜卑山,自称为“鲜卑”,后来的慕容诸燕、契丹人、蒙古人都是鲜卑人的后裔。
而在古老的东北地区的东部深山地区还有一个肃慎部落,他们就是后来女真(满族)人的祖先;在肃慎部落和东胡部落之间还有一个秽貊部落。不同的部落在征服和被征服的过程中,几乎都伴随着大批流动迁徙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婚姻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从而相互吸收与包容、兼并与同化,进一步改变了本民族的一些生活方式和生产习惯。比如,在吉林朝鲜族集中居住区,他们说的大多是通用汉语、穿的是汉族服饰,住的是汉式住宅;在辽宁省满清的“龙兴之地”,纯正的满族人不会说满语更是比比皆是。
除了原生民族以外,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大多数汉族人是明清以来移居东北的山东人、河北人。当年,并非是出于对东北的憧憬,而是由于生活的压力和躲避战乱,他们成群结队来到了东北,成为了东北地区的开发者,而通辽地区又是清末及民国时期蒙地放垦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的嘎达梅林就是为了反抗张学良开垦蒙旗土地的计划,而发动了““独贵龙运动”。大量的关内汉人来到东北以后,在东北各族人民的影响下,那些“南腔”被东北方言相融吸收,形成新的东北语言体系,等到了下一代,在语言上已经完全土著化了。
直到今天,通辽仍然是内蒙古东部地区汉化程度非常高的地区,其交通也是蒙东地区最发达的地区。从通辽出发,在不换乘的情况,即可直达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丹东、石家庄、上海、杭州、成都、乌鲁木齐等城市,这对提升通辽在国内的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祥云奈曼的拍摄过程
20集电视连续剧《祥云奈曼》于8月20日正式拍摄完成,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祥云奈曼》于6月16日正式入住第一外景地青龙山青龙寺开始拍摄,共拍摄2个月,按原计划75天一个周期算,提前完成任务。共拍摄800场,316页纸,辗转11个外景地,剧组人员克服天气、辗转拍摄等各种困难,即将杀青封镜。后期制作也开始进行,预计11月底完成。发行与前期宣传工作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