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天气资讯中心的历史沿革

2.香港8月份的天气预报如何?

香港天气资讯中心的历史沿革

2016香港天气预报_香港天气全年

1883 香港天文台成立。

1884 开始定时作气象观测。设立热带气旋警告系统﹝香港最早的海洋气象服务﹞。设立一套以鼓形和锥体形状的目视热带气旋警告系统,用作通知离港船只台风的位置及移动方向。这个系统在1917年被一个以十种标志的热带气旋警告讯号替换。这系统在1961年6月被废除。

1885 时间球于尖沙咀警署首次降下。

1892 开始提供海港气象服务。天文台每日将24小时天气预报送到报馆,以便刊登在中午左右出版的报纸号外。

1908 透过无线电报接收船舶天气报告。位于尖沙咀讯号山(亦称大包米或黑头角)的新时间塔替换在尖沙咀水警总部的时间塔。及后由于无线电广播时间信号已被广泛使用,时间球于1933年6月30日被拆除。

1915 开始提供船舶天气预报的无线广播。

1917 一套表示本港风力的目视热带气旋警告系统在7月开始使用,替换自1884年以来使用的本地台风炮(声音)风暴讯号。这个目视系统是现时的热带气旋警告系统的起源。

1921 利用测风气球作高空探测。开始地震测量工作。

1928 天气预测在香港电台广播。

1937 设立航空气象服务。

1948 加入国际气象组织﹝IMO﹞,即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前身。

1949 利用无线电探空仪及雷达探空系统测定高空气象资料。

1959 天文台设置首座天气雷达。

1961 开始测量大气中的放射性。

1964 接收极轨卫星的自动图像传送信号﹝APT﹞。

1966 在1966年开始以 95 兆赫频率直接由天文台播出6 响报时信号,并于1989年9月16日停止运作。直至今天,天文台的6 响报时信号仍继续由香港电台播出。

1967 开始发出有关雷暴及豪雨的警告。

1973 天文台设置首部计算机系统。

1975 天文台透过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电信系统﹝GTS﹞交换气象资料,并全面建立了下列三组地区性专用电路:香港─东京﹝1969﹞香港─曼谷﹝1970﹞香港─北京﹝1975﹞ 开始发展首个天气预报数值模式。

1977 接收日本气象厅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GMS﹞低分辨率卫星图像。开始发出山泥倾泻警告。

1979 设置了一套由三个站组成的短周期地震仪网络。天文台首个天气预报数值模式﹝平衡正压模式﹞开始投入业务运作。接收日本气象厅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GMS﹞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天文台在九龙市区和启德国际机场跑道安装五个测风站,试验探测机场的风切变。1980 设置了首套铯原子钟报时系统。

1983 提供三天天气预报服务。

1984 首两个用作提供公众天气服务的自动气象站于天文台总部及沙田建立,而另一个用作提供航空气象服务的自动气象站亦于赤 角投入运作。天文台实时雨量数据收集系统开始运行。

1985 首个粤港兴建的自动气象站于黄茅洲开始运作。设立打电话问天气服务在京士柏建立了一所辐射测量室。

1987 设立环境辐射监测计划。天文台科学主任开始主持电视天气节目。

1988 一套新的天气预报数值模式(有限区域数值模式)投入运作,集中处理影响香港及邻近区域的小尺度天气系统天文台向新闻处及香港电台传送二十三个世界城市的天气资料及预报,以便向传媒及公众发布。

1990 辐射监测及评价中心成立。

1992 一套以颜色为标记的「暴雨警告系统」开始使用。

1993 天文台开始测量高空的臭氧及辐射。

1994 天文台第一台多普勒天气雷达开始运作。

1996 天文台在因特网设立网页。成立天文台之友,加强市民和天文台的沟通及提高市民对天气服务的认识。

1997 将地震站网扩展至8个台站,并以数字式信号传送。

1998 提供互动形式的资料查询系统﹝IES﹞服务。天文台的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TDWR﹞投入运作,每分钟探测风切变及湍流,向航机发出有关警告。推出四天天气预报服务。在1998年7月航空气象服务从旧启德机场迁移至赤?角新的际机场。

1999 天文台在大帽山装置的新天气雷达系统正式启用。新系统提供高分辨率雷达数据,能更有效地监测恶劣天气系统天文台添置了一部超级计算机,用作运行一套高分辨率天气预报数值模式﹝业务区域谱模式﹞,以加强预测暴雨的能力。开始发出寒冷天气警告。开始提供紫外线指数。

2000 开设了一所位于天文台附近一幢商业大厦内的资源中心,方便市民索取资料及刊物。天文台添置了一套高效能服务器簇,以提高气象数据处理的能力。推出五天天气预报服务。开始发出酷热天气警告。

2001 天文台增强网站服务,提供文字版及有声网页,让视障人士更容易获得天气信息。

2002 由世界气象组织主办,香港天文台开发和管理的「世界天气信息服务」网站正式运作。这个是世界上首个涵盖2003 首次成功接收到从商业航机上计算机传送来的自动天气报告。

2004 全东南亚首套自动高空探测系统正式启用。

2005 天文台与广东省气象局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合作建成闪电定位网络,并推出闪电位置信息服务。

2006 天文台推出紫外线指数预测服务,方便市民考虑适当的防晒措施。 天文台在际机场装置了第二台激光雷达系统,以加强风切变预警服务。2006年5月香港天文台参与了太平洋海啸警报及减灾系统成立四十多年来首次举行的泛太平洋海啸演习。天文台为2008年奥运马术比赛研发的两套实时暑热压力测量系统,已在2006年6月分别安装于沙田香港体育学院及上水双鱼河骑术训练学校。2006年12月26日吕宋海峡发生猛烈地震并引发小型海啸,香港天文台发出了有史以来首个海啸报告。天文台为世界气象组织管理的世界天气信息服务和恶劣天气信息中心网站转用worldweather 及 severe.worldweather的新域名以彰显其国际地位。在2006年年底,天文台成功引进一套全球─区域气候模式作气候预测研究之用。季度气候预报开始向公众发布。

2007 发出3号和8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近海平面参考测风站数目增至八个,涵盖全港。天文台台长于五月主持了部份世界气象组织会员大会的会议,这是有史以来天文台人员在世界气象组织主持的最高规格会议。

2008 天文台在其网站推出首个香港分区气温预报。

香港8月份的天气预报如何?

每年的5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香港的台风季节。一般情况下,3级台风不要出远门,而8级台风时商店、银行等营业场所都要关门,这个时候最好呆在房间里

旅游香港,最佳时间为每年10-11月。 香港属于亚热带气候。香港年平均气温较高,达22.8度,天气易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