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灾起火点的判断方法

火灾起火点的判断方法

加格达奇天气预报30天_加格达奇的天气预报

森林火灾的成因和发生条件:

我国地域辽阔,林区情况比较复杂,火源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人为火源和自然火源两大类。在人为火源中,分为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生活用火);自然火源中,主要是雷击水源,其次是日照、滚石、火山爆发等,但一般很少发生。

林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即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作用。森林的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空气(氧)和一定的温度(火源)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对于林区来说,可燃物和空气(氧)这两个条件是充足的,因此,森林火灾的发生主要是取决于火源。但只有火源的条件也不一定会引起燃烧,必须是在可燃物失去水份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遇有火源才会引起燃烧。影响林区可燃物含水量多少的气象因素主要有:降水量、相对湿度、温度、霜冻期和风速等因子。其中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中相对湿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可燃物的干湿程度。风(即空气的流动)会加速可燃物水份的蒸发,同时可以随时补充可燃物燃烧时所需要的氧气,并起着助燃的作用。林区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当具备了这些气象条件,一旦遇有火源,可燃物即可燃烧,就会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因此,气候因素对林火的发生起着快定性作用。

⑴烧垦烧荒。在8省、区火灾发生次数统计中,烧垦烧荒引起的林火,占林火总次数的52.7%。这种火源尤以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分散,人员活动频繁的西南和南方林区最多,约占该林区火灾发生次数的57%。其原因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的多次变动,一些地方农业和林业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发展粮食生产中保护森林的措施没有跟上,加之这一林区自古以来素有刀耕火种习惯尚未彻底改变,是这类火源多的根本原因。

⑵机车喷火漏火。各种机车如铁路内燃、蒸汽机车和拖拉机等机动车辆在林区行驶,由于未安装防火安全设备,常因铁路机车喷火漏火或车辆闸瓦脱落引起草原和森林火灾。这种火源约占东北、内蒙古林区火灾次数6.5%,而往往会酿成特大森林火灾。

⑶野外生活火源。在野外吸烟、烤火取暖、烧茶做饭、上坟烧纸等生活和迷信用火引起的林火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东北、内蒙古林区,这类火源占该林区林火发生次数的56.7%,是这一林区的主要火源。

⑷自然火源(雷击火)。自然落雷是东北、内蒙古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部未开发原始林区的主要火源。由于来自贝加尔湖和蒙古移来的气旋在大兴安岭脊形成峰面的机会较多,经常出现带电云层同地面之间放电和雷阵雨的过程,不仅会引起雷暴,而且使得地面边续增温,相对温度降低,促使地被物干燥,并常常伴有大风。特别是在干打雷不下雨的雷暴天气,在站杆倒木较多的地方,只要具备燃烧的条件,一旦落雷极易引起雷击火灾。

建立健全各级森林防火组织机构

根据《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288个市(地、州)级,2088多个县(旗)和国营林业局建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各级办事机构。全国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配备专职和兼职人员达2万多人。1987年7月,国家成立了森林防火总指挥部,由主管副总理任总指挥,副秘书长、林业部部长和总作战部门一名部长任副总指挥,并吸收有关部门领导为总指挥部成员。总指挥部每年召开1-2全体成员会议,总结工作、研究制定关于森林防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地方各级政府切实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全面实行了、市长、县长、乡长行政领导负责制,对所管辖行政区域内的森林防火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指挥。驻林区各部门、单位及基层乡、镇、林场普遍建立了森林防火领导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地方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门,根据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的决定要求,分级制定了“扑救重大森林火灾预案”和重点“火险区”。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对森林防火工作做到了亲自部署、亲自检查,狠抓各项防火、扑火措施的落实。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各级领导亲赴现场组织指挥扑救。目前,全国由中央到省、市、县已基本上形成了统一的森林防火指挥系统,做到了从上到下层层有人管。

加强法制建设,开展群众性的森林防火活动

为了保护森林,防止森林火灾,国家制定颁发了有关保护森林和森林防火的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1961年3月林业部、公安部、农业部和农垦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烧垦、烧荒、烧灰积肥和林副业生产用火试行办法》,加强对野外火源的控制和管理;1963年5月颁发了《森林保护条例》;1967年9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山林保护管理,制止破坏山林树木的通知》;1979年常务委员会公布了《森林法(试行)》,于1984年正式通过颁发实行;1988年发布了《森林防火条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有关森林防火的各项规章制度。所有这些保护森林和森林防火的法规,使森林防火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

森林防火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力支持与合作,尤其是要把群众性的护林防火做为林区的首要工作。为提高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各地通过报刊、电视等多种形式,反复对林区群众进行爱林护林教育,讲解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普及森林防火、灭火知识,提高林区干部、群众对护林防火的认识。林区各基层单位普遍建立、健全入山管理、防火检查野外用火管理和奖惩等制度,严格了野外火源的管理。一些地方组织林区群众订立“护林防火公约”或其乡规民约。每到防火季节,对林区人员活动频繁,野外火源多的地段,组织力量严密防范。发现火灾,立即向当地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部门报告,并积极进行扑救。

加强林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御森林火灾的能力设置地面防火基础设施,是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根本性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重点林区现已建成森林防火站334处,防火了望台(哨)4069处,修建防火专用公路27720公里,架设防火专用电话线路40916公里,营造防火林带69000公里,开辟防火隔离带335305公里,建立火险天气预测预报站112处。配备无线通讯电台7064部,对讲机23731部,扑火用风力灭火机28013台,森林防火专用指挥、宣传、运输车7000辆,装甲运兵车26部以及各种防火、灭火机具,装备等。这些设施设备建设,使一些重点林区的防火、灭火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防御森林火灾的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逐步发展壮大森林防火、灭火专业队伍

目前全国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门,除配有专职干部2万余人以外,各地重点林区和基层单位配备专职护林人员26万余人,兼职护林员28万多人,担负林区巡护、入山检查、了望火情和扑救火灾。这些专职和兼职护林人员,已是全国各主要林区防御和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队伍。

林区职工群众是森林防火、灭火的基础力量

在没有建立森林防火、灭火专业队伍的地区,每到森林防火季节,由地方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林业局、林场,抽调青年林业职工或以基干民兵为主的林区各行业职工群众,组成临时(或称季节性)的扑火专业队,经过短期的森林防火、灭火知识和技术训练,配备灭火机具、装备和车辆集中待命。平时进行巡护了望,检查,发现火情立即出动扑救。他们在森林防火、灭火、保护森林资源中,发挥着基层骨干的作用。

中国是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主力军,建国以来多次特大森林火灾,都是以驻扎在林区的解放军指战员为主力扑灭的。中国空军部队把支援森林防火、灭火作为一项任务,发生大的火灾立即派飞机支援灭火工作。如今,驻各地林区的中国首长都参加了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的领导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军民联防,制定了具体的联防方案和扑火措施。

迅速发展民航护林事业

我国航空护林事业开展得比较早,1952年在东北、内蒙古林区建立了嫩江、呼玛、博克图等三处航空护林站,配备有4-5架飞机,执行空中巡护报警、侦察火情任务。1964年林业部在嫩江成立了东北航空护林局;1961年在云南昆明建立了西南航空护林总站,航空护林业务逐步扩大。目前,东北、内蒙古林区已建成嫩江、黑河、伊春、加格达奇、塔河、佳木斯、根河、海拉尔、乌兰浩特、扎兰屯、敦化等11处航空护林站;西南林区建立了思茅、成都、百色、西昌、保山等五处航空护林站,已设立直升飞机加油站、点43处。每年春、秋森林防火季节,用于航空护林的飞机,一般在60架左右,其中固定翼和直升飞机约各占一半。主要执行空中巡护报警、侦察火情、火场指挥和空运空投扑火人员、灭火物资、食品,进行化学灭火,人工促进降雨灭火任务。空中巡护控制森林面积已达6672万公顷,大小兴安岭、完达山、长白山林区和西南部分重点林区的森林基本上处在护林飞机的监护、控制之下,对保护森林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展森林防火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新技术

当前进行的森林防火科学研究项目有:林火生态、林火机理、森林火险天气预测预报、火险等级、雷击火的探测、高效能化学灭火药剂、森林灭火弹、人工促进降雨、计划烧除、营林用火、红外线探火、森林消防车辆以及森林防火、灭火机具和防火装备等项目的研究。一些科研项目已取得成果,应用于森林防火、灭火生产实践,发挥了作用。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和地方一些气象部门积极配合森林防火工作。每到森林防火季节,各级气象部门及时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发布林区火险天气预报,提醒林区注意管理火源,加强防范工作。国家气象部门和一些省区气象卫星中心,利用气象卫星监测林火,随时向国家和各地森林防火指挥部门提供气象卫星火情信息和火灾发生发展情况等资料,为及时组织和掌握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与情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电子计算机在森林防火工作上也开始普遍推广,对贮存森林防火数据资料,提供扑救火灾最佳方案以及利用电子计算机组建通讯传递网络等工作,对森林防火部门及时掌握火情动态和组织防火、灭火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防火林带树种筛选与营造技术

火灾是森林的大敌,迄今为止,世界上尚无最有效的扑灭森林大火灾或特大森林火

灾的办法,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世界各国林火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森林火灾是在开放环境中的自由燃烧过程,受可燃物特征与分布、空气湿度、地形与风场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而所有这些因素又在森林燃烧过程中相互影响,构成了森林火灾的复杂性与随机性。所有的植物都能够燃烧,但防火林带在受热与其它树种相比不易点燃或燃烧;充分发挥自然力的作用,利用森林植物之间的阻火性的差异,以难燃树种组成防火林带,可以在不同层次上防止火灾的蔓延和扩展,防止易燃森林植物的燃烧。防火林带除具有阻滞森林火灾作用和自身经济价值外,还有防止水土流失、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效。通过对防火林带树种、林带结构和林内火环境三个层次的阻火机理研究,发现营造防火林带是我国今后预防森林火灾的有效措施之一;提倡从阻火性、生物学特性和造林学特性三方面综合判别树种防火性的方法,建立防火树种的数据库和筛选模型,提倡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这还有一篇论文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