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河南息县去湖北黄岗最近路程怎么走?
2.息县处在多少纬度
2019年目前我所知道的最新的,春,夏,秋早上最早5.30—5.50(5.50车)息县到临河!早上临河到息县5点左右(5点半前),下午最晚5.30(最晚的了)临河到息县,下午息县到临河6点左右(延迟最多510分钟) 冬天比较冷,特别雨雪天气,会比较晚,正常情况早上临河到息县7点左右发车,早上息县到临河在7.40左右*下午临河到息县最晚就是5点左右的那班车。息县回临河下午最晚5.30 建议尽量提前15分钟到达车站等车,以免错过行程(以上内容是2019年2月2号本人亲自咨询公交司机的,时间都是保守值,按照早的那个时间比较保险)谢谢!
从河南息县去湖北黄岗最近路程怎么走?
息县公安局的电话号码曾经用过很多,不过随着时间的变迁,很多号码都废弃了。据我所知道的最新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最早的总机号码是551135和552553,号段升级后变成5951135和5952553。后来号码不够用,又加了几个,就是5951871、5951872、5951873、5951874。这6个号码并不能保证都能打通,但是打出去的号码一定是其中之一。2007年秋天以前的情况就是这样。
不过自从2007年秋天,息县公安局和息县网通公司合作,搞了个“市话直联”,以前所有的总机号码都宣布作废,内线号码加上特殊号首,都能直拨。比如息县公安局查号台的号码就是5936400、网监大队的号码是5936402等等,有不明白的可以直接打查号台询问(查号台的值班室和110、119是在一起的),外地当然还要加拨0376。
另外,息县公安局很多科室为了方便工作,自己也加装外线电话,号码也经常改变,就不能一一统计了。
由于息县公安局电话号码变化比较多,情况复杂,114的数据库也不能及时更新,所以你要是打114查,他们也未必清楚。
情况就是这样,不知道提问者是否满意。
息县处在多少纬度
驾车路线:全程约244.9公里
起点:息县
1.息县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谯楼街行驶160米,调头进入谯楼街
2) 沿谯楼街行驶870米,直行进入谯楼街
3) 沿谯楼街行驶250米,在第2个出口,直行进入一桥街
4) 沿一桥街行驶1.5公里,左转进入S213
5) 沿S213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S213
6) 沿S213行驶420米,过右侧的范寨约140米后,在第1个出口,朝淮滨方向,右转进入S337
7) 沿S337行驶6.5公里,进入政和西路
8) 沿政和西路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政和西路
2.沿政和西路行驶740米,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3.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76.6公里,直行进入石堰口隧道
4.沿石堰口隧道行驶480米,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5.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3.6公里,直行进入焦赞岭一号隧道
6.沿焦赞岭一号隧道行驶120米,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7.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300米,直行进入焦赞岭二号隧道
8.沿焦赞岭二号隧道行驶310米,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9.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2.4公里,直行进入戴嘴一号隧道
10.沿戴嘴一号隧道行驶260米,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11.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60米,直行进入戴嘴二号隧道
12.沿戴嘴二号隧道行驶300米,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13.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20.4公里,直行进入周家湾隧道
14.沿周家湾隧道行驶510米,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15.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4.9公里,直行进入落依山隧道
16.沿落依山隧道行驶600米,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17.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96.7公里,朝黄冈/武汉/S38/S7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8.沿匝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黄鄂高速公路
19.黄冈市内驾车方案
1) 沿黄鄂高速公路行驶11.0公里,在黄冈/黄州/S112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 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
3) 行驶3.6公里,左转
4) 行驶1.4公里,右转进入S112
5) 沿S112行驶2.4公里,进入黄州大道
6) 沿黄州大道行驶1.6公里,右后方转弯进入中环路
7) 沿中环路行驶210米,左转上匝道
8) 沿匝道行驶5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体育路
9) 沿体育路行驶670米,稍向右转进入七一路
10) 沿七一路行驶45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黄冈市
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与冀、晋、陕、鄂、皖、鲁6省毗邻,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7位。
河南正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位置适中。河南在全国的版图上,从政区和交通地位来看,占着居中的地位。以河南为中心,北至黑龙江畔,南到珠江流域 ,西到天山脚下,东抵东海之滨,大都跨越两至三个省区。若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汉三镇,西入关中平原,东至沪、宁、杭等经济发达地区,其直线距离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内。在历史上,河南一向是我国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现代的京广、京九、焦枝、陇海、新菏等铁路干线纵横交织于河南,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方便的交通条件,更加密切了河南与全国各地的联系。因此,无论从与全国经济联系考虑,还是从相邻省区经济技术交流着想,河南均处于中心位置。在当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形势下,对全国经济活动中的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重要作用是其它省区不可比拟的。
气候特点
河南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丰沛,适宜于农、林、牧、渔各业发展。其特点为:其一,过渡性明显,地区差异性显著。河南处于中纬度地带,我国划分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正好穿过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干流。此线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此线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0%,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全省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加上南北所处的纬度不同,东西地形的差异,使河南的热量南部和东部多,北部和西部少,降水量南部和东南部多,北部和西北部少,气候的地区差异性明显。其二,温暖适中,兼有南北之长。河南气候温和,全省年平均气温12.8-15.5℃,冬冷夏炎,四季分明,具有冬长寒冷雨雪少,春短干旱风沙多,夏日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的特点。河南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南北两个气候带的优点兼而有之,具有南北之长,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其三,季风性显著,灾害性天气频繁,河南西靠广阔的欧亚大陆,东近浩瀚的太平洋,冬夏海陆温差显著,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季风气候对农业有利的方面是主导的,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在于它的不稳定性,具体表现在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往往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5-60%,降水的不稳定性极易引起旱涝灾害。
地貌特征
河南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系统齐全,构造形态多样,是我国地质条件比较优越的省区之一。河南的地貌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河南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属于第二级地貌台阶,东部的平原、南阳盆地及其以东的山地丘陵,则为第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从西到东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6米,正是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西部山区。其二,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河南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境内不仅有绵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荡无垠的平原,既有波状起伏的丘陵,还有山丘环抱的盆地。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为河南农林牧和工矿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大别山、西有伏牛山。河南的丘陵多数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有些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豫西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河南平原广布,辽阔坦荡。省内中部、东部和北部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亦称黄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东麓,南至大别山北麓,东面和北面至省界,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具有明显的环状和阶梯状地貌特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间盆地;盆地中部地势平坦,水热丰富,多种植物均可在此生长发育。
地质土壤
河南省由于气候、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加以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因而土壤类型繁多,其分布情况如下:
京广线以东,沙、颍河以北的广大黄河、海河冲积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潮土区,山丘区较大河流的河滩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区。河南的潮土可分为砂土、淤土、两合土3个土属。砂土主要在黄泛上游和主泛道附近,淤土在下游或河间地带的静水沉积区,两合土则介于两者之间,这些地区因耕垦历史久,一般有机质缺乏,自然肥力不高,因为漏水漏肥,灌溉指标和施肥水平都要较高的标准。
沙、颍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阳盆地唐、白河两岸的南阳、唐河、新野、邓州等是砂疆黑土分布区,这些地区土质粘重,水分物理性差,排水不良,下部常有砂疆阻隔,但有机质较高,有较大的潜在肥力。
黄河两岸的新乡、商丘、开封、濮阳等4地区的部分县是盐碱土的分布区。由于含盐量过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重度盐碱土则寸草不生,成为盐碱荒地。建国初期盐碱地面积约600多万亩,后因灌溉不当,1961年发展到1300多万亩,70年代后大力推行挖沟排水等措施,目前已降到约400万亩。
淮河以南的洪积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滨、息县、正阳及省境内的唐、白河下段河流两侧等地区有水稻土的分布。总的来说,河南省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低,耕层欠松宣,其肥力水平不及长江下游的水稻土,但仍是河南的高产土壤之一。
豫西的黄土丘陵的白土阶地和缓丘上中部的立黄土、低山丘陵区位置较高处的红粘土、太行山及伏牛山东侧向潮土过渡地区的油黄土等,都是褐土类的土属。这些地区有些肥力尚好,有些则属瘠旱薄地,但水土流失严重,是需要取水保措施的主要土类。
由秦岭入河南段(灵宝南部)起,东到嵩山、东南到方城北,熊耳山、嵩山和伏牛山2支层叠的中山山地,太行山的中山山地均分布着棕壤。这些地区层厚变化大,一般土层较薄,是林业用地,宜控制开垦、合理利用。
豫西低山与丘陵的南坡和大别山北坡,或称坡积侵蚀缓岗坡地,发育有黄棕壤。是河南亚热带林木,特别是茶叶、油桐等经济林木的适宜土壤。但这种低山丘陵风化严重,水土流失较厉害。此外在南阳盆地和信阳地区的低丘岗地上,由黄棕壤或黄褐土经耕种熟化而来的黄刚土亚类,是旱地土壤,土质粘重,干时坚硬易于龟裂,通气性能不良,有机质含量偏少,易旱易涝,是河南低产土壤之一。
综上所述,河南的土壤大类型有黄棕壤、棕壤、褐土、潮土、砂疆黑土、盐碱土和水稻土7种。若以质地分类,它们占总耕地的百分比是:粘质47.1、沙质19.9、壤质15.1、沙壤质底层加胶泥14.0、砾质3.9。
截止2001年底,全省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21个县级市,48个市辖区,89个县,2123个乡镇,4.80万个行政村。省辖市为: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省辖地区为:周口、驻马店、信阳,省直管市为济源市。
土地
全省总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河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地质、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河南特定的土地,其主要特点如下:
土地类型复杂多样。由于受南北气候过渡性、东西地势差异性以及其它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和多种经营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平地略多于丘陵山地。全省总面积中,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
土地数量有限。河南以占全国1.74%的土地,养育着占全国7.5%的人口,全省人均土地仅有0.07公顷,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4。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绝对数量多,人多地少的状况日趋严重。河南是全国最古老的农业开发区之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目前全省未利用的土地面积为167万亩,可利用的后备土地,特别是后备耕地严重不足。
区域开发条件差异大。由于受复杂的地貌、过渡性的气候以及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使河南土地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全省耕地面积的3/4集中分布在占全省总面积55.7%的平原区,而占全省总面积44.3%的丘陵土地,耕地面积仅占1/4。各地区的土地开发条件也明显不同。东部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中部和东南部,水热土组合条件较好,是全省耕作农业的主体,是水浇地和水田的集中分布区,开发条件优越;豫西丘陵山区和南阳盆地边缘岗地区,水土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大部分地区水严重不足,是全省主要的旱作农业区,土地开发难度大,投入产出率低,适宜发展林果业;南部亚热带湿润丘陵山地则有较好的水热条件,土地开发潜力较大,具有发展亚热带林果业的优越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