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征文(400~600字) 急
2.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应急措施和长效策略论文
地理征文(400~600字) 急
重庆灾害分布 气象灾害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也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重庆市由于受特定自然环境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天气复杂多变,气象灾害发生频繁。旱、涝、风、雹、高温、冷害、雾害、雪灾、泥石流和雷电灾害常有发生。尤以旱、涝、风、雹为甚。 干旱是重庆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不仅频繁,而且危害严重。民间有三年一大旱,年年有小旱之说。干旱按季节划分有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冬旱。 重庆各地累年发生春旱的频率一般在10%~30%之间,潼南、荣昌、大足、璧山和中东部的云阳、万州、开县、梁平、忠县,春旱频率较高,为40%~50%。东南部的酉阳和秀山县,由于地处四川盆地外侧,是全市春雨最早的地区,所以春旱频率最低,一般不足10%。影响最大的是伏旱,伏旱发生的频率为70﹪~80﹪,严重伏旱频率30%左右。主要发生在东部和长江沿岸各县。伏旱常伴有高温酷暑,不仅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瘟疫流行。发生于9月中旬至11月的干旱称为秋旱。主要影响小春作物的播种。但对晚秋作物的生长有利。危害最大的是秋旱和伏旱连在一起,常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发生于12月到次年2月的干旱,称为冬旱。 暴雨洪涝也是重庆市的多发灾害,暴雨一般发生在4~10月,最早在3月中旬,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最集中的时段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重庆市东北部的万州、开县、梁平、云阳一带,由于长江河谷穿谷流的作用,暴雨洪涝发生频率最高,年均次数在7次以上。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高原低涡、西南低涡(含盆地低涡)、江淮切变线等,以西南低涡产生的暴雨最强,危害最大。洪涝灾害按其成因可分为过境洪水(上游暴雨产生的洪水)、本地洪水(本地暴雨产生的洪水)以及两种情况混合产生的洪水。大暴雨引发的洪水、泥石流造成的危害特别严重,常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次暴雨洪涝损失可达10亿元以上。 冰雹大风是重庆市又一严重气象灾害,为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最常见的天气形势是冷锋前部由重力波激发生成的雹线和锋前冷涌。其分布山地多于平原,西部少于东部。据统计,綦江、奉节降雹次数较多,年平均3次,奉节最多年降雹可达9次。万州、巫溪、江津、开县等地年平均次数在2~3次,秀山、合川、永川1~2次,其余县年平均数在1次以内。全市冰雹大多出现在2~10月,以4月中旬到5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最多,占全年60﹪以上。冰雹最大直径可达15厘米,降雹持续时间最长可达60分钟。大风可分为寒潮大风和雷雨大风。寒潮大风多出现在春秋季,其中以4月最多,占寒潮大风总数的66%,雷雨大风以夏季为主,约占大风日数的61%,是大风的主要出现形式,多出现在夏季的午后到上半夜,持续时间较短,但风力很大,破坏力强。全市年平均大风日在4天以内,以山口河谷地带为多。 寒潮、冻害是强冷空气大规模暴发南下的天气过程。全市大多数区县寒潮年平均次数在2~3次之间,东北部的巫山、城口、奉节有3~4次,而沿长江一线的云阳、万州、石柱、丰都、涪陵及开县、梁平等县年平均不到2次,强寒潮次数更少。这与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冷空气不易入侵的地理位置有关。冻害以地势较高的城口、黔江、酉阳、秀山等县出现频率较高。降雪与冻害分布情况大体相似,黔江、秀山等县年平均降雪日在10天以上,城口、酉阳在20天以上,但因雪成灾的不多。 低温冷害和连阴雨,主要影响和危害农业生产。重庆市低温冷害一是春季低温,气温多在12℃以下,发生频率在30%~40%,时段以惊蛰前后、春分前后、清明前后居多。特别是春分、清明前后的“倒春寒”危害最严重,往往造成大范围烂种、烂秧和其他危害。二是秋季低温,发生频率低于春季冷害。发生时间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影响双季晚稻产量的主要灾害。早霜往往造成作物冻害。夏季低温也有,只是强度较弱。 雷电灾害是大气雷电直接造成的灾害。重庆是全国多雷地区之一,每年都有雷击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社会的发展,损失越来越严重。所以雷电防御也越来越被人们高度重视。重庆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雷击,但主要是4~10月。冬雷甚少,且强度和危害较轻。 除此之外,还有因气象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作物病虫害,重庆地区也多有发生。其中因暴雨、洪涝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较为多见,也曾造成过严重后果。森林火灾多在久晴不雨、高温干燥季节发生,多是在适宜气象条件下人为因素引发,或雷击造成。林木自燃情况极少。作物病虫害多在暖冬之后 的湿热天气下造成,主要是小麦和水稻。
求采纳
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应急措施和长效策略论文
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应急措施和长效策略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整理的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应急措施和长效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各个行业都在快速的发展,农业也不例外。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我国的农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避免不了气象灾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分别从我国现阶段农业气象灾害的具体情况、应急性措施、长效性措施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防御对策;
引言:
我国的农业发展长期遭受气象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会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随着世界的发展,近年来气象灾害问题变得越来越频繁,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旱涝和干旱等,再加上农民对种植的风险承担能力较小。所以,针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对策变得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将气象灾害所带来的风险和影响降到最低。
1、现阶段农业气象灾害的具体情况
气象灾害是指一些不利的'气象因素,它会直接性的影响到农业的生产。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各个方面发展都比较快,如社会发展速度逐渐提升,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因为当时主要以粗犷型的经济路线发展,只看见了这种发展所带来的利益,丝毫没有注意到这种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这就间接性的增加了气象灾害发生的几率,给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还伴随着粮食安全问题的发生。
有调查显示,我国在1999~2010年之间,农业发展非常缓慢,因为这段时间的气象灾害频发,农作物每年都会遭受干旱、霜冻、低温以及洪涝等自然性的灾害,通过估量,大概有5亿亩的农田受到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家也因此损失了大约50亿公斤以上的粮食。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口也在极速增长,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种灾害问题,进而影响到粮食的产量,就必须要采取措施来遏制这种情况,农业气象灾害在当时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就会突然对农作物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我国如今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随着国家的持续发展,面对这些气象灾害时,预测技术越来越完善,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设备,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农业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的高效生产,不会再次发生粮食安全问题。
2、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应急性措施
2.1、及时准确的预测农业气象灾害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首先是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工作,并且要保证预测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气象灾害发生之前做好应对防护,将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在相关气象灾害预测部门报道气象灾害的同时,需要准确气象灾害的时间,报道相关的应急对策,帮助农民抵御气象灾害,从而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2、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技术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生产产量和质量影响非常大,气象灾害的发生非常突然,为了避免出现亡羊补牢的现象,就一定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一些防御对策及技术,保证农民在第一时间预防气象灾害对农作物带来的影响。常见的一些气象灾害防御技术,注意是暂时性的改变农作物生长的气候环境,这一防御技术使用的非常广泛,有采取滴灌和熏烟的方法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其中,滴灌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干旱给农作物带来的影响;而熏烟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防御早春晚霜冻和秋季旱霜冻的危害。所以在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御技术和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2.3、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栽培技术
在准确预测气象灾害的前提下,还需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栽培技术。因为在发生气象灾害的时候,农业栽培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之后,对气象灾害的预防效果比较可观。主要的操作方法有很多,如避免春旱,适时的早播种,利用返浆水来避免春旱等。
3、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长效性措施
3.1、躲避气象灾害的生产方法
为了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危害,不仅要以农作物为主体,研究农作物自身的灾害忍耐程度,还需要制定一些能够较好避免气象灾害发生的农业生产方式,如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为了避免林业上的气象灾害,可以采取经济林的栽培,降低受灾程度;为了降低农业受灾害的影响,可以采取温室种菜等方法。
3.2、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气象灾害的产生都是因为环境被人类污染,所以,在采取防御措施降低气象灾害的影响时,最主要的就是保护环境,改善农业的种植和生产环境,这是最根本的气象灾害应对对策,环境变好,气象灾害发生的几率才会降低。具体措施有坡地梯田化、新修水利、打井防旱、植树造林等措施,目的是为了降低环境污染,从而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
3.3、加强农作物品种抗逆性研究
除了应对气象灾害的一些措施之外,还需要从农作物本身进行预防。比如,加强农作物的抗灾害能力,加强农作物的硬度,降低灾害带来的影响。具体措施是通过林业、农业、牧业等方面来对新品种进行研究和实验,采用常见的杂交、选育等方法来培育新品种,这样的新品种应该具有抗旱、抗寒等能力,进而增强农业的抗灾害能力。
3.4、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事后对策
很多时候,气象灾害对农业带来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所以除了研究应急措施和长效措施,还需要对气象灾害发生后的情况进行研究,以便于及时的降低经济损失。事后技术性对策是指,在气象灾害对农业产生影响之后的补救措施,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保证农业生产快速的恢复到正常状态。如在发生了冰雹等灾害时,及时的对那些没有死的农作物浇水施肥,加快农作物的恢复速度,重新获得生机,这一对策也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4、结论
综上所述,大部分的气象灾害都是因为环境的污染而产生的,这些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非常大,严重影响到农业的生产与质量。气象灾害问题的频发,必须要及时地、科学地采取适合的对策进行防御,同时也要改善环境,降低气象灾害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孙新乐.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农家参谋,2021(01)
[2]胡萍;吴风雨:张清霞气象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河北农机,2019(09)
[3]郝瑛;闫慧敏.农业气象灾害类型及防御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07)
;